起底中信证券新掌门张佑君 为人相当低调谨慎
本篇文章3054字,读完约8分钟
张佑军(数据地图)
经过“超期服役”,11月17日,被称为中信证券灵魂(报价:600030,买入)的王东明告别了退休生活。中信集团副总经理张佑军将负责。
王东明的退休恰逢金融反腐的动荡之秋。此前,中信证券的许多高管已被带走接受调查。
11月22日,中信证券内部人士向《时代周刊》记者透露,2014年春天,当时63岁的王东明计划辞职。由于总部没有合适的继任者,他选择继续掌管中信证券,并表示将坚持最迟在2016年退休。
中信证券的另一位知情人士向《时代周刊》表示,备受关注的中信证券创新业务已于8月份暂停,金融产品的发行也已于8月底至10月中旬暂停,并于10月下旬恢复正常。被调查领导的职务基本上由原部门的副职全权负责。目前还没有继任者的消息,可能会在新主席上任后宣布。最早可能在明年春天决定。
继任者低调而谨慎
“自1995年6月加入中信证券筹备工作以来,中信证券经历了20年的发展。回顾过去,我充满了激情,并始终为自己是中信证券的一员而感到自豪。”11月17日上午,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在北京中信证券总部召开的中高层内部会议上表达了这样的情绪。
上午,王东明宣布将告别中信证券。中信证券中午还宣布,董事长王东明因年龄原因提出不再参与董事候选人提名。然而,在新董事会成员诞生之前,他将继续履行董事长的职责。中信集团对王东明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希望他做好人事交接工作,并祝他退休愉快、健康快乐。
“突然间,大多数员工以前都不知道这一点,甚至很多人都是通过公告知道的。”中信证券销售部的一名员工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至于中信证券未来的董事长,中信集团给出的另一个答案是中信老人张佑军。据上述券商人士透露,“张佑军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他的性格与王东明很不一样。”
数据显示,张佑军是中信集团和中信证券的老员工。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5年加入中信证券,先后担任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及交易部总经理。1999年至2012年,他被任命为中信证券董事。
他于2005年离开中信证券,成立了中信建设投资,此后一直担任中信建设投资董事长。2011年,中信证券将中信建投45%的股份转让给北京国资管理中心,中信建投第一大股东由中信证券变更为北京国资管理中心,张佑军辞去中信建投董事长职务。
几年前,张佑军在接受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采访时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游戏规则,尤其是在证券业。”外国证券投资行业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不能做违法的事情。”
“中信证券在国内外有一万多名员工在努力克服困难。20年来,中信证券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并力争在未来10年内使中信证券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投资银行。”张佑军在会上这么说。
“张佑军的风格与王东明有些不同,这可能会导致中信证券的发展思路有些不同。例如,它不如前几年那么快,转向稳定并逐步向前发展。”上述与中信集团关系密切的人士认为,由于王东明对中信集团的影响很大,多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神和发展理念是不能通过更换教练来改变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沉淀下来。
在王东明的时代,他总是致力于鼓励管理,许多员工担心更换教练后他们的工资会受到影响。“张佑军以前在中信建设投资工作。中信建设投资市场化程度不高,薪酬相对刚性。中信证券也可能受到影响。”上述人士表示,新管理层可能会反思之前的激励措施是否有问题,因此很多人被带走接受调查。
此外,上述人士认为,许多部门负责人被带走后,许多重要职位将会流失,而人事调整将与新的领导人密切相关,因此在人员选拔和使用方面肯定会有所不同。
据上述中信证券内部人士透露,被调查的领导职位基本上由原部门的副手全权负责,没有继任者的消息,可能在新董事长上任后公布,最早可能在明年春天得出最终结论。
创新业务暂停
创新业务作为中信证券关注的焦点之一,备受关注。中信证券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内部员工向《泰晤士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之前的创新业务相当挑剔,取决于合作公司的治理和盈利能力,如果情况不尽如人意,就不会完成。今年8月,在对公司部分领导进行调查后,总部给出的回应是尽量不接受创新业务以规避风险。金融产品也从8月底到10月中旬暂停,只有旧产品对客户开放,但在10月下旬恢复正常,其他产品线现在正常运行。
今年7月初,a股大幅下跌。王东明宣称“救市就是救自己”,中信证券拿出100亿资金支持市场。今年9月,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确认三名员工因涉嫌内幕交易和披露内幕信息被调查,即总经理程伯明;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运营管理部部长于新立;王金岭,信息技术中心。8月,中信证券的许多人被带走协助调查。八人当中,徐刚、葛晓波、刘伟三位高管主要负责经纪业务、资本运营与风险管理另类投资、资本中介业务。后两项业务与“创新业务”密切相关。
CICC财富管理部门前执行总经理吴小平对《时代周刊》表示:“创新业务发生在衍生品上,这可能使交易复杂化,使金融市场变得不透明,并使专业人士利用信息进行内外勾结。”
与此同时,王东明两次发出“内部信件”。他说:“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发现各种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创新业务,并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整改。”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王东明的离开都将是中信证券的一大损失。”一位要求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说,中信证券的各项业务都已经成熟,所以领导层的变动不会改变其大方向,这当然取决于中信证券的调查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经纪行业老板的位置短期内难以撼动。最近三份季度报告显示,中信证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24.08亿元,同比增长144.03%;净利润159.86亿元,同比增长151.16%,居行业首位。
中信证券的个人航班被封锁
人事变动的影响仍在发酵。中信集团由集团层面调任张佑军接任王东明。从外界来看,这可能是为了加强对中信证券的控制,因此其单飞计划可能受阻。
事实上,自今年以来,中信集团已两次减持中信证券的股份,其控制权也有所削弱。
"但在管理层被带走后,不可能独自飞行,管理层持股也不可能."11月20日,与中信集团关系密切的人士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对于单人飞行,今年确实有传言。尽管该集团减持了股份,但也有声音表示,中信证券不能离开该集团。”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中信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多年来,中信集团一直打算让中信证券单飞。2015年,中信集团两次稀释中信证券股份——今年1月16日,中信集团减持中信证券股份3.481317亿股,持股比例也从20.3%降至17.14%;6月份发行h股后,中信集团的持股比例进一步稀释至15.59%,成为第二大股东。第一个股东变更为“香港证券结算有限公司”,即h股未注册股东持有的股份。
年初减持完成后,中信集团不再整合中信证券的利益,也不排除中信集团在中信证券的持股会继续减少。这意味着中信集团对中信证券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投资银行家、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健中向《时代周刊》表示,中信有可能进行重组,监管机构尚未对中信进行处罚。按照以往的惯例,它们都进行了重组,比如万国和莒南证券。此外,根据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相关规定,如果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发生意外,他不能在三年内增发股票,这对资本需求高的券商来说是致命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信内部人士向《时代周刊》表示,中信证券的所有业务都非常出色和稳定,我希望这一次只是高层的血液交换,而不是重组。中信证券已成为中国证券业务的名片。如何重组以及重组后是否有所突破也值得关注。
标题:起底中信证券新掌门张佑君 为人相当低调谨慎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7577.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