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中国经济仍处于清理过热后的低迷时期
本篇文章3885字,读完约10分钟
著名经济学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
2015年8月12日,视点新媒体主办的博鳌房地产论坛正式开幕。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中国房地产在变革时期”,近千名房地产人士携手合作,寻找应对房地产变革的最佳路径,迈向房地产新时代。金融网站,作为唯一的金融门户支持网站,直播整个论坛。

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关于房地产市场,他表示,2014年是最悲观的时期,但目前的市场证明,由于紧缩政策的逐步退出和宏观调控的作用,房地产已经实现了软着陆而没有崩盘;关于宏观经济形势,范刚表示,中国经济长期过热后,仍将处于低迷或萧条状态,需要做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

以下是范刚的讲话全文:
范刚很高兴参加第十五届博鳌房地产论坛。我从第一节课开始,已经15年了,我感觉越来越快。看来我昨天刚结束去年的会议,今天又来了。
刚才我听到陈世涛女士和朱总裁谈房地产,我也想到了这15年。我们在这次会议中经历最少,每个人都心情最差。大概是在去年,我们觉得房地产是最萧条的。2008年,调整周期很短,调整幅度不大。当时,似乎没有太多的悲观情绪,但去年可能是最严重的悲观情绪。我通常先谈宏观经济,然后谈房地产,但这次我想先谈房地产,然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谈论房地产实际上是谈论其他一些问题。

从去年到今年房地产形势的变化首先证明了我们去年说的一些话是正确的。我说,我们也应该做一个记录,看看谁的预测是对还是错,是否有任何谎言或谎言。似乎有些人列出了他们最近说过的所有的话,看看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你去年说的对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软着陆,不是硬着陆,也不会出现崩盘。去年是世界上争论最激烈的一年,中国的房地产将会崩溃并硬着陆。这个话题已经谈论了很长时间,我们一直在争论这些观点,但去年是一个非常嘈杂的时期。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这种情况已经很明显了。中国经历了一个软着陆的过程,并且已经实现了软着陆,所以不会再硬着陆。我们现在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从去年到今年进行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过去三、四年实施的非常严格的紧缩政策,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已经逐渐退出。然而,我们有所退缩,这是了解中国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形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过去10年,中国经历了两次过热,一次是在2004年至2007年,当时也是房地产繁荣时期。从2007年开始,房地产开始调整,然后是股市调整,整个经济开始调整。经过一轮调整,经济危机在2008年底爆发,随后受到刺激。从2008年到2012年,它再次过热。经过两次过热,这些问题现在都出现了。2009年和2010年,世界上最大的刺激政策得以实施,但在2010年,刺激政策被及时撤回。当刺激政策撤销时,针对当时的过热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2010年4月的紧缩政策是房地产限购史上最严厉的政策。当时,这是必要的,也是及时撤出的必要。还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紧缩政策。然而,任何政策都是时间敏感的,当天气炎热时,采取严格的紧缩政策甚至行政措施是有意义的。然而,当经济和市场逐渐稳定并趋于正常时,紧缩政策应该逐步撤销。现在每个人都熟悉“退出”这个词。西方甚至没有退出扩张政策,但我们已经退出了扩张政策,下一个问题是退出紧缩政策。这不仅仅是房地产,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2010年后,我们采取了一些紧缩政策,现在我们正在经历正常的市场回归过程。

软着陆之所以能够奏效,中国之所以没有崩溃,是因为我们过去的宏观政策仍然发挥了作用。天气热的时候,它会一直往下压。天气热的时候,采取紧缩政策。如果泡沫没有变得太大,你可以有一个软着陆,否则它将崩溃。房地产也很典型。2008年和2009年,一线城市在变热后开始退出。在那一轮过热中,它们没有时间扩散到二线、三线和四线城市。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硬着陆。这对我们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市场和经济回暖时,你必须采取的政策是反周期政策。宏观政策永远是反周期政策。你应该采取压力政策。当经济回暖时,我们绝不能刺激政策并再次引发火灾。这一次,一些市场在变热后会出问题,这再次表明,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不会轻易火上浇油。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宏观调控的概念意味着不做这个,不做那个。我们必须再次记住这一点,最近的一些例子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你想在天热的时候再生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一些地区差异而言,一、二线城市比较好,而三、四线城市存在一些问题,朱主席刚才也讲了。我也同意朱主席刚才提到的问题,就是我们人民的方向偏离了城市化的战略和政策。当然,这种偏离反过来又是你的政策和人们的趋势之间的偏离。城市是人们聚集的地方,但是人们去哪里呢?人们去有工作的地方。城市化的优势是规模经济。因此,如果你的政策在此时被逆转,你必须扭转它,而不是利用这种情况。这是有问题的。当我们思考三、四线城市的问题时,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波动关系,而是一个政策问题和一个结构性问题。什么结构问题?我们鼓励中小城市的发展,然后每个人都会愚弄他们,房地产就会进入中小城市。房子建成后,人会用完,这当然是多余的。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事情。这不是短期宏观政策问题,而是长期结构性问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现在这个问题仍在发酵,这将导致许多后遗症。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应该为这一问题的政策讨论做出贡献。

一般来说,房地产的宏观政策是有效的。你可以看到,有一点控制的市场是相当稳定的,但是没有控制的市场,没有一些政策调整的市场是有反周期政策起作用的市场。当然,我去年和前年就开始谈论这个问题。恐怕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警惕。我国的商业地产正在广泛发展,并迅猛增长。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多少问题,我认为这值得我们警惕。

回到宏观经济,总之,我们仍处于调整过程中,处于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期。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首先过热,然后逆转,或者危机。事实上,软着陆也是一种危机。危机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般的崩溃。软着陆就是慢慢来。起初,一些问题被覆盖,所以我们慢慢地处理它们。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有些问题是逐渐消化的,但消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经济过热时,它会投入过多的生产能力,然后发现需求不足,然后清理过剩的生产能力。在生产能力之后,还有债务,而债务的背后是企业。我们的企业破产不多,但兼并和收购正在进行。中国经济在过热后仍处于低迷状态,过热的余波已经被清除。在低迷或萧条时期,如果是周期性的危机,可能需要三、四年、四、五年,我们的软着陆时间可能会更长,会跌入低谷,在低谷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上一轮我们已经经历了八年,大家可能都不记得了。世界上许多人都说中国没有经济周期。我说你错了。我们没有衰退,也没有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但我们的经济周期比你想象的更不稳定。我们的最高时间是接近15%的增长率,最低时间只有7%到8%左右,达到7%到8%的波动,并且正在发展。在这个不稳定的时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它,度过这个低迷时期。上一次花了8年时间,从1995年到2003年。我们现在谈论的许多事情与当时完全相同,包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质疑和发电量的计算。当时我们说不要再提7%,但中国是6%和5%,目标是低一些,这与我们现在说的很多问题是一样的。

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上一次是经济过热,随后是8年的调整。这一次,我们有两轮过热,过剩的产能甚至更糟。这需要消化、合并和重组。恐怕时间不短了。每个人都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这个过程必须完成。如果你不完成它,许多经济问题就无法解决,这也是一个健康的过程。适者生存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当产能过剩时,许多企业将不得不关闭。有人说,你能找到生存的方法吗?你过热了,没有调整?然后我说没有办法。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总的趋势。如果你处在被兼并的位置,最好尽快被别人兼并重组,你的价格可能会卖得更好,这也是一个健康的过程。因此,宏观经济可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所准备。有时,不仅是客观情况,而且政策调整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我记得每年都讨论如何扩大内需,然后如何应对通缩。你采取的措施只不过是稳定它。你采取的措施是为了防止它跌得更深和过度,但要让它正常成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让我借此机会谈谈长期的事情。有人说,你是不是太乐观了?中国仍有20年的增长。我说的是正常的高增长,而不是过热的高增长。我希望中国不会有超过10%的高增长率,这是过热。我希望中国过去的增长率是7%和8%,不会再有过热。但我不能这么说。三四年后,中国经济将再次过热。我说不清楚。市场经济本身是周期性的。

但我认为中国的增长潜力远未耗尽。刚才我们谈到了城市化。现在城市化率还不到55%,人均工业化率还不到70%。我国居民消费仅占35%,各种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公共资产仅为美国的1/5。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7。最近,到处都是暴雨和积水,这表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我们的基础设施必须得到改善并继续建设。我们的服务业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消费需要提高,结构调整的潜力很大。然而,潜力并不等于现实。如何发挥潜力是我们必须做的。做好每一件事,尽最大努力发挥这种潜力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改革,包括我们的各种政策,包括我们的社会结构。不要掉进这个陷阱,那个陷阱,不要产生各种危机。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我们的贵宾在一起讨论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政府应该做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个人应该做什么,从而使中国的事务更好地发挥这一潜力。我就到此为止,谢谢。
标题:樊纲:中国经济仍处于清理过热后的低迷时期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6916.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