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机众生相:挣扎在去留之间
本篇文章2668字,读完约7分钟
除了收入不稳定之外,报酬与回报不成比例,一些司机已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报告说,目前的司机状况不符合规定,并担心钓鱼执法;站台评估机制偏向乘客,服务点无故下降。但有趣的是,这些司机一边抱怨,一边还在拉订单,甚至严肃地讨论拉订单的事情。就他们而言,他们仍然缺乏真正离开的理由。
14: 01,赵欣坐在车里,无聊地看着滴滴快的司机客户:在线2.8小时,接到3个订单,自来水41.09元。赵鑫回忆起中午的情景。有可能收到4个订单,但是一个乘客打电话来要订单,然后由于某种原因取消了订单。最后,只收到了3份订单。
滴滴快的的另一名司机稍微好一点,但并不乐观。在他2小时的在线时间里,他一共收到了6个订单,但其中3个被取消了,最终流量是59.1元。
赵鑫无奈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我现在在想,送货会不会更开心。”“至少我不会闲着。”
赵鑫曾在一家跨国公司做过技术员,后来调到了一家国内上市公司。然而,由于糟糕的经济形势和公司内部的斗争,他现在失业了,创办了滴滴快的。“每天营业十几个小时,差不多400多水,一个月1.2万,而切断石油成本的成本大约是每月6000元——比零收入要好。”赵鑫说道。但他也承认,做一名打点滴员不是长久之计,而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是正确的途径。
除了收入不稳定之外,报酬与回报不成比例,一些司机已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报告说,目前的司机状况不符合规定,并担心钓鱼执法;站台评估机制偏向乘客,服务点无故下降。但有趣的是,这些司机一边抱怨,一边还在拉订单,甚至严肃地讨论拉订单的事情。就他们而言,他们仍然缺乏真正离开的理由。也许他们目前别无选择。
抱怨比比皆是。
早在滴滴站台“收割”乘客的几个月前,滴滴就已经“割刀”了司机。
无论是专车还是特快列车,最近几个月,滴滴司机反馈最多的是钱少了,而且报酬与回报不成比例。Didi.com的一些司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目前平台补贴已经基本取消,偶尔会有早晚高峰的订单补贴,但也很少。“一辆专车的正常收入约为6000-8000元,特快列车更少,从早到晚要花十多个小时。”专车司机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网络汽车司机的尴尬地位给这份来之不易的收入增加了风险。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出租汽车营运服务网上预约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网上汽车的名称进行了“更正”。自《办法》颁布以来,没有一个地方正式公布实施细则或征求意见稿,而北京、福建等地仍在对网络相关车辆进行查处。
当提到渔业执法问题时,司机们立刻兴奋起来。"每次你收到一个订单,你都会担心运输捕鱼执法."快递司机叶莉(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他的不安。"即使北京只有一个渔政执法人员,如果我赶上了怎么办?"
在“黑户”的阴影下,获得资格证书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修订后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条例》和《邮轮出租汽车运营服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网上出租汽车驾驶员与传统出租汽车驾驶员一样,必须通过国家公开和地区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
但即使是唯一的出路,也有司机犹豫不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几位司机表示,这项研究计划需要考虑。“我不知道证件是怎么处理的,是否提供健康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暂住证等。我不知道这种联系是否复杂,也不知道与目前的收入相比,投资能源是否值得。”叶莉指出。就连一些司机也明确表示,驾照容易办理的原因仍然是收入水平。
此外,司机们还表达了他们对站台“偏袒”乘客的不满。“我昨天拉了一个单身客人。下订单的客人和乘客不一样。上车后,乘客要求去不同的地方点菜。结果,我下车后就莫名其妙地被投诉,服务得分下降了。”特快列车司机张先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承认,“一星、投诉和司机应该考虑建立一个平衡的评价机制。”
在去和留之间
在各种不满中,一些司机已经开始离开网上汽车平台,这也是网上汽车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当车辆数量减少时,保费会增加,这是由供需关系调整的。”早些时候,一些内部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
更多的司机仍在观望。在成为快递司机之前,张先生在装饰和建材行业工作了10年。由于经济不景气,他考虑转型,这发生在网络汽车平台被广为宣传的时候,所以他借了钱和贷款买了一个现代化的试点,并开始工作。
然而,真实的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张先生是外国牌照,高峰时间不能去二环路。他担心被乘客投诉,所以在此期间他根本不接受命令。然而,仍然无法避免他被投诉的情况,因为他不熟悉这条路线,并且走错了路。“如果他出了一点差错,他会立即投诉,并进行各种单星级评价。这样,你一个月只能挣5000元左右。”
张先生承认,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他会考虑恢复原来的工作或直接开一辆黑色轿车。但至少在此刻,他没有马上放弃快递司机的身份。“当你需要研究的时候,我会在那个时候退出。”他说-他仍然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
这辆专车的司机顾也给自己留了一个“后招”。他和朋友开了一家淘宝店,并承认未来的重点将是店内业务。“开车不是长久之计。”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另一句话是“很难找到工作”,这构成了司机处境的悖论。
虽然收入的减少已经成为司机们难以言表的痛苦,但很多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承认,通过补贴来刺激订单量、获取网络相关车辆的司机和用户的模式在业内是不可持续的。“由于补贴减少,收入减少,许多认为自己可以轻松赚大钱的网络汽车司机都失业了。”东南大学交通法律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顾大松指出。
易观国际汽车与运输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张旭认为,客户和司机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正在向健康方向转变。“网络车市回报逐步稳定健康,司机收入和车价回报正常,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盈利模式。”CCID智库互联网研究所互联网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谭霞直言不讳地表示:“盈利模式不清晰一直困扰着平台企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绝对不是无规则、无约束、无底的,应该由市场来规范。”
对于司机流失、供需失衡的出租车平台,顾大宋建议该平台在技术、运营和管理方面多做文章,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网络汽车服务,这才是发展壮大之路。“此外,该平台可以抢占个性化旅游需求被激活的城市旅游市场,并对个性化旅游需求大做文章;同时,利用平台效应,整合多种交通工具,特别是深化风车市场,充分发挥风车的共享属性,结合便捷出租车和廉价出租车的特点。”
标题:滴滴司机众生相:挣扎在去留之间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5238.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