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局局长:四因素引发“双降”
本篇文章1686字,读完约4分钟
负责央行的英国《金融时报》26日发表文件称,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雷璐认为,近期人民币对主要货币中间价报价机制的改善,将不可避免地对金融体系中本币和外币的流动性产生结构性影响。事实上,“双降”为金融体系注入了不确定的流动性,可以有效增强金融机构应对货币市场波动实施流动性管理的能力。
雷璐说,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雷璐对这种“双降”的原因给出了四种解释:
首先,货币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是通货膨胀所反映的货币购买力。2015年7月,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6%,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2%,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在价格处于低位时,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7%,比6月份的6.04%低0.0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扣除价格因素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仍在上升。将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对称下调0.25个百分点,将有助于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
其次,金融机构合理充足的流动性是支撑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从7月份金融市场利率走势来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51%,比上月高0.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43%,比上月高0.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98个百分点。县域和消费类金融机构等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普遍下调0.5%,再有针对性下调0.5%,有利于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整体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支持农业、支持小企业、扩大结构性内需的政策意图。
第三,降息同时放开了一年多的定期存款利率上限,货币政策调整与金融改革齐头并进,标志着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关键一步,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提供了制度基础。
最后,“双降”也反映了央行政策调整的连续性。截至2015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3%,比上月末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6.6%,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96.00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应该说,RRR今年早些时候的降息提高了该行从供应方面放贷的意愿;降息导致市场利率继续下降,并提振需求方经济实体的贷款意愿。这种“双降”将有助于巩固政策有效性,更好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雷璐看来,“双降”的时机主要是由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引发的。
雷璐解释说,首先,国际经济衰退促使中国在适当的时候将扩大内需作为主要方向。7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8.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7%。外部需求的波动要求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可以说,我们已经到了通过降息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通过降低RRR系数促进金融机构拥有更充足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定向RRR减息促进金融机构支持消费的时间窗口。
此外,雷璐认为,现在是利率和汇率政策合作的时候了。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对主要货币中间价的报价机制,这必将对金融体系中本币和外币的流动性产生结构性影响。事实上,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为金融体系注入了不确定的流动性,可以有效增强金融机构应对货币市场波动实施流动性管理的能力。
关于“双降”的有效性,雷璐认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传导机制的顺畅性,并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基于价格趋势、实体经济部门的利润水平与名义融资成本的比较,“双下”政策为稳定增长、促进改革、调整结构、惠民生和防范风险创造了一个中性和适度的货币环境,但与此同时,实体经济部门的“有效”融资需求需要与金融机构的高效金融服务供给相匹配。
其次,考虑到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40多个月出现负增长,有必要密切关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配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理论界普遍认为“控制价格上涨的效果好于控制价格下跌的效果”。
第三,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仍然在于中国新常态环境下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的形成。货币政策为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实体经济增长依赖于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
标题:央行研究局局长:四因素引发“双降”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7006.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