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时尚周刊专注时尚奢侈品资讯报道,潮流服装、护肤彩妆、品牌动态,报道女人健康时尚生活,打造第一时尚生活娱乐门户,报道内容包括时尚业界人事变动,拥有时尚业界最全的时尚人物库!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来源:大中时尚周刊作者:杜学君更新时间:2020-09-04 17:38:06阅读:

本篇文章3331字,读完约8分钟

12月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经济时报》代社长、代总编刘守英出席了在浙江宁波举行的“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前沿圆桌会议”,针对中国当前经济低迷的原因,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以及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机遇,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变革机遇”发表主旨演讲。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保持传统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

与2007年第一季度相比,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15.2%,今年第三季度为6.9%,增速下降了一半以上。目前,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研究人员都对经济趋势的高度下行趋势感到非常不安。

要理解目前的高下降趋势,我们必须首先找出为什么在过去30年里有如此高的经济增长。刘守英认为,首先,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是最大的秘密之一。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改革也带来了制度成本的降低。第二,土地、廉价剩余劳动力和低工资成本的支持。特别是,广泛的土地供应支持经济增长,低地价支持低成本工业化,土地转让和土地抵押贷款支持城市化发展。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指标近年来下降如此之快?据刘守英分析,目前,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萎缩、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体制改革滞后和制度成本上升,支撑中国高增长的因素发生了变化。

刘守英表示,通过调查,几乎所有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等待下一轮机会。但是,从分析来看,这次经济衰退不是周期性的,而是一个向新的历史阶段的转变。也就是说,过去保持10%经济增长的时代不会重演。经过一段时间的见底后,未来经济增长将进入6%-7%左右的正常状态。企业继续依靠原有的高速增长来维持经营、扩大规模、扩大产品的时代已经基本过去。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低效率和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应该何去何从?

刘守英说,目前,中国制造业也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例如,中国的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有39个工业类别,191个中间类别和525个小类别。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所有工业类别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完整工业的工业体系。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此外,2010年,制造业规模达到世界第一。2013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点。但是,从业绩指标来看,ppi已经连续48个月下降,企业不愿意投资。然而,自2012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长率继续保持这一趋势,并继续略有下降,增幅为9.4%,比1-8月份低0.5个百分点。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根据目前的数据分析,中国官方制造业9月份的pmi为49.8%,仍低于50%的繁荣-萧条线。从分项来看,新订单指数反弹至50.2%,反映下游需求略有反弹;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继续“双降”,分别占46.8%和47.5%,反映企业仍处于去库存化过程中;新出口订单较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至47.9%,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外部需求依然低迷;购买量指数回落到48.6%,反映企业缺乏后续生产意愿;员工指数与上月持平,为47.9%,表明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刘守英坦言,从实地考察中发现,许多省市制造业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制造业效率水平不高。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约为5%。新兴产业尚未形成领先优势,不足以抵消传统制造业的萎缩,对整体经济稳定和复苏的拉动作用不显著。在一些地方,旧的思维和方法仍然被用来处理制造业的发展困境,这导致了系统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上升,使企业的生存更加恶化。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此外,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很突出。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已从局部行业和产品转变为整体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越多,资产负债率越高。目前,学术界对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给出了两种思路。一是通过大规模刺激政策增加投资需求。然而,这种方法面临的最大限制是历史需求峰值增长率的“上限”,投资需求不能再达到足以拉动供应方现有生产能力的规模。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和其他指标的过度改善也将增加相当多地方已经严重的金融风险。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另一种思路是适当增加需求方投资,防止短期内需求下降过快,同时争取时间进行供给方调整;关键是要加快严重过剩行业的退出和重组,大幅度降低产能,通过减产带动价格回升和企业效率提高,建立与新的增长潜力相适应的供需平衡关系,即实现“转型再平衡”。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他们认为,实施上述减少生产、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率的行动计划将向社会发出一个重要信号,即相关行业的供求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旦消息传出,可能会推高价格。”对此,刘守英认为,从短期来看,地方生产可能会影响gdp和税收的增长,而一旦价格上涨,这些损失将得到超额补偿。这是一个“量物交换”的过程,对当地普遍有利。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聚焦

目前,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已占gdp的近一半,中国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刘守英强调,一个国家的真正竞争力在于制造业。当前服务业应注重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结合,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制造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刘守英提醒这里的企业家,在目前的环境下,能够生存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一个好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靠运气成为长寿企业。好的企业具有弹性和可持续性。在当前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升级,而转型升级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产品质量。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那么,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呢?在刘守英看来,一是创新,二是专注。创新很容易理解,也就是从零开始。创新何时出现是非常不确定的。创新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政府提倡大众创业和创新,这意味着那些有能力和愿意在大众中创新的人将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创新就是容忍失败,这比鼓励创新和冒险更重要。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第二,集中注意力。要想有所成就,我们需要坚持多年,积累经验,让数据说话。我们和一些国际公司的差距就在这里。在传统模式下,我们可以通过粗放的耕作和薄收来征服世界,但是现在不可能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它。只有着眼于一件事,精耕细作,我们才能取得成果。因此,中国需要倡导一种成为制造大国的文化,整个社会应该培养专注、认真、卓越和坚韧的精神。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刘守英说,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尤为必要。如何重视技术人才?就是做这些事情,包括培养和训练技术工人。创造一种氛围和制造文化。

两大市场机遇:质量和便利

“不要说中国没有市场,国内需求在30年里形成了快速增长,现在10%的社会零售商品每年都在增长,这里面有很多商机。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质量。为什么我们喜欢购买德国和美国的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的产品不如国外的好。因此,企业应该把好话放在前面,提高产品质量。”刘守英表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占领市场取决于“质量和便利”。只要认真做好产品质量和服务,空的市场空间还是巨大的。其次,消费者对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刘守英进一步表示,我们需要的是材料、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和类别、服务便利性和业务组织的创新,以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本推动生产力的进步。然而,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成本曲线已经上升。刘守英认为,人均收入的增加是一种趋势。如果进展顺利,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而成本将一直上升。国家通过改革降低了制度成本,企业应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降低成本是主要方向,消化债务,处理好不良资产。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它要么领先成本,要么与众不同。你真的可以与众不同。如果成本几乎不同也没关系。如果没有独特的能力,我们应该注重成本控制。如果我们既不能在成本上领先,也不能与众不同,那么我们就必须告别这个伟大的经济时代。”刘守英说道。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全球市场仍是一个大舞台

据刘守英介绍,从国际市场分析,2007年世界发生了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即发达国家在全球总需求中的份额下降,而新兴市场的份额上升。七个发达国家在2007年占全球总需求的68%,现在已经下降到不到48%,但是我们的人民没有太多的力量去攻击新兴市场的城市。“世界很大,而空的市场空间很大。我们的制造能力很强,但市场能力与之不匹配。”

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刘守英说,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收入差距仍然是10倍,人均收入居世界第85位,仍然存在不小的比较优势;在新的全球格局中,中国具有开拓新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的对外开放积累了人力资本和开拓经验,仍有释放的空间。只要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升级,一定会支持经济转型,带来效益。

标题:刘守英: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7652.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