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岫:广义资管规模急速扩容 需关注产品风险上升
本篇文章1309字,读完约3分钟
“截至6月底,国内一般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60万亿元,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然而,与此相对应,资产管理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风险。”中国银行(报价601988,咨询)行业协会党组书记、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合作司前司长王艳在1日举行的“2015中国资产管理年会论坛”上如是说。
从“大资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各类金融机构都步入了“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促进了全社会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截至2015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接近33万亿元,境内银行理财规模超过18.4万亿元,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为14.4万亿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规模也超过30万亿元,其中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资金7.11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用账户业务9.05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10.25万亿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419亿元,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3.89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超过11万亿元。
国内高净值个人规模不断扩大,个人财富不断增加,客户基础和市场基础不断巩固,客观上推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国内资产管理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王艳表示,目前,资产管理行业需要密切关注各种业务相关风险的上升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些领域和地区的金融风险正在逐步积累,理财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特别是“非标准”资产的信用风险正在逐步增加;
同时,目前金融服务日益一体化,各机构间的业务合作模糊了传统的业务界限,多方合作的交叉金融产品数量增加,产品结构日益复杂,具有跨行业风险。
此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需要加强。例如,银行财务管理中“重产品轻客户”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王艳认为,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是,财务管理业务应该逐步打破“刚性赎回”。
目前,具有预期回报率的产品仍然占据主流。一方面,客户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入是客户的实际收入,银行有“隐性担保”的责任,应该“刚性支付”;另一方面,银行认为,根据协议,产品投资的风险应该是“买方自己的”,由客户自己承担。产品风险承担的主体尚未真正落实,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理财业务需要改变目前的产品形式,加快开放式净值产品的发展,逐步打破“刚性赎回”
根据国际经验,美国和日本的资产管理规模可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3倍,而中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60万亿。根据这一计算,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王艳表示,未来的资产管理行业需要在很多方面不断完善。有必要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向客户需求的资产管理业务是发展趋势。要保持资产管理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立足于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公平销售和各种违规行为。同时,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要不断提高,各类机构要以客户为中心,从注重产品销售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规划和资产配置方案的资产管理服务。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投资研究和风险管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把握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各类金融机构应明确创新业务的风险底线,把握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避免风险在不同行业和市场之间过度传递。
标题:王岩岫:广义资管规模急速扩容 需关注产品风险上升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6417.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