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行长刘信义:嫁接互联网的“攻守”双策
本篇文章1792字,读完约4分钟
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2015年是“互联网加”。利率自由化和金融脱媒正在兴起,自我革命仍有待革命。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答案 然而,传统银行如何嫁接互联网基因,考验着银行家对金融和互联网本质的理解,以及他们对未来趋势的把握 “金融的本质没有变,但游戏规则变了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行长刘信义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传统金融既不能傲慢,也不能弄巧成拙 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将相互“渗透”。对于传统金融而言,真正的挑战是双方的交叉和相互渗透 为此,浦东全面梳理内部资源,结合集团化和平台化运营的思路,近期推出了“网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战略spdb+,将集团内部的银行、基金、信托等资源逐步连接整合,打造统一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互补与竞争”刘信义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重要区别在于不同的驱动模式:互联网金融是数据驱动的,路径较短,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建立模型,然后通过模型做出财务决策 传统金融是流程驱动的,通过客户调查、审查、批准和贷后管理来支持决策,因此路径相对较长 不同的模式导致不同的客户,传统的银行模式更适合服务大中型客户 其次,双方的企业治理机制也不同。互联网金融的规则是透明的,受公众监督,成本低 银行贷款往往需要抵押担保、承销和登记,并从外部机构获得相关证明 这也表明双方的优势是不同的。网络金融的优势是低成本、高效率、快速扩张和良好的体验。传统金融的优势在于其坚实的客户基础和线下布局、专业的风险管理积累和雄厚的资本。资本成本很低 “他们各自的缺点也很明显。传统机构客户相对容易陷入困境,挑战在于获得客户渠道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控制小额信贷的风险,但服务大客户和提供大额贷款可能会面临资本和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挑战 ”刘说道 刘信义认为,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相辅相成,相互竞争。未来,两者将相互渗透。真正的短期相遇是双方交叉并相互渗透的部分 “在未来,传统金融机构会希望客户下沉,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重点将越来越向上。在这个交叉领域,为客户创造价值比任何人都好。 对互联网的另一个关键理解是数据。数据驱动为互联网公司提供了风险控制工具。传统银行业能打开自己的数据宝库吗?刘信义说,金融不同于一般行业,需要专业判断和风险管理 这就对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量应该足够大和足够长。“只有在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和经历了极端的压力测试之后,才是可靠的数据 他认为,银行不仅有许多数据模型,而且还有辅助人工判断的优势 事实上,商业银行自身拥有大量数据,问题在于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挖掘能力 银行也可以通过共享获得更多数据。例如,信用信息目前是共享的,但目前数据共享存在界限,主要是由于法律责任和客户隐私保护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大攻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已经打出了自己的风格 刘信义表示,浦东发展银行未来将利用股票业务,而传统业务应该以互联网为基础,即集约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给客户更好的体验 目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许多零售业务已经转向数据驱动,实现了模型的自动审批 例如,去年年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银联、同联合作推出了“浦银快贷”。通过系统对接,客户从网上申请到获得贷款只需5分钟,最高信用额度为100万元。这个企业的规模已经达到几亿。尽管客户的访问权限有限,但对于已经使用过这项服务的客户来说,银行拥有全面的优势 “在这项业务中,我们没有新投资网点等线下成本,因此它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一样。这是传统商业银行渗透到互联网金融的业务 第二,打造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交叉领域的特色 在这方面,银行需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比如通过大数据提供客户体验和定制服务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优势包括资本成本、资本实力、风险管理、线下客户服务和集团综合服务优势。"我们必须集中优势,形成差异。" 在刘信义看来,对于传统银行而言,人才引进是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在这方面,需要一些特殊的政策支持。“例如,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在传统的银行雇佣机制中,它可能只是一个职员,但在互联网公司中,它已经是董事了 基于此,浦发银行近期推出了以电子银行为主导的“网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spdb+,逐步将集团内部的银行、基金、信托等资源连接整合,打造统一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编者:王芳艳,如有任何意见或线索,请联系王菲@ 21京基)
标题:浦发行长刘信义:嫁接互联网的“攻守”双策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6400.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