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守护国家信息安全的卫士(走进央企看创新)
本篇文章2142字,读完约5分钟
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大众创业创新”为主题,展示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民生的重点行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充分发挥中央企业骨干的引领作用,塑造创新型国有企业的社会形象。 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前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部和新闻中心开展了一系列“走进中央企业”的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组织媒体记者和行业专家走进有代表性的中央企业进行集中采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作为国家信息安全的坚强卫士,被SASAC选为国家媒体专家调查采访项目之一。
中国电子成立于1989年,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综合it企业集团。近年来,为解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核、缺屏、缺脑、免疫力低”等关键问题,中国电子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壮大“新显示、信息安全、集成电路、信息服务、高科技电子”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航母”。2015年,中国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981.9亿元,总资产2477.8亿元,位列电子百强企业,连续五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366位,拥有14家控股上市公司、“长城”、“熊猫”等知名品牌,员工总数13万人。
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从网络安全产品到解决方案
通过选择arm架构的技术路线,中国电子构建了一个基于自主可控cpu+os的行业双赢生态系统,成功开发了世界上首款兼容arm 64位指令集的16核高性能通用微处理器ft1500a,自主开发了支持新麒麟操作系统,推出了基于ft1500a芯片和新麒麟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安全机器。
自主研发高端交换芯片和交换设备,打造独立可控的网络产业生态系统,自主研发成功第四代sdn智能高密度万兆以太网交换芯片ctc8096,填补了国内空空白,整体性能达到国外同类芯片水平,尤其是软件定义网络(sdn);获得中国首个自主可控路由器网络接入证书。
独立研发世界领先的ddr4存储缓冲控制器芯片,打造存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ddr4内存缓冲控制器芯片成功通过英特尔测试认证,实现了全球大规模生产,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设计可信计算解决漏洞。自主开发的“白血球”可信计算平台,能够在基于自主可控cpu+os的基础计算平台中嵌入可信模块,构建集成的安全可信链,并配合外部安全机制为计算机构建自己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保护和主动免疫的能力。
中国电子致力于工业控制安全,服务“中国制造2025”,建设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率先制定“信息系统级防护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设计”标准。开发的nx系列工业控制器具有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能力。
建立网络安全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平台
建立更加全面的网络安全产业体系。自主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工业控制和安全服务等领域。就操作系统、数据库、智能卡芯片和ddr4内存缓冲控制器芯片而言,国内市场份额超过一半。
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研发体系。位于北京未来科技城的网络安全和信息产业基地已经全面投入使用。近年来建成的安全可靠软硬件联合研究基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有力支撑了我国电子网络安全和信息业务的发展。
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重大工程
中国电子开创安全电子政务服务新模式。为国家重点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开发了基于聚合模式的云安全解决方案,通过公安部云安全增强认证,并获得2014年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安全应用案例一等奖。该系统已被广东省界定为“中山模式”,并已在成都、贵阳、咸阳、株洲、孝感、厦门等地推广。
此外,中国电子还成功实施了国家金税工程第三阶段。在核心征管领域,它已向20个省(39个省级单位)提供服务,并将在2016年底前覆盖全国所有国家税务单位;在增值税发票管理领域,全国税收覆盖率达到100%,是该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在税务服务领域,是电子税务局方向的主要供应商,其中12366服务热线覆盖93%的税务领域,预计到2016年底覆盖100%;在行政办公领域,国家税收覆盖率为100%,地方税收覆盖率为75%。
积极推进智能医疗建设。作为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互联网+”的首批重点支持单位,中国电子在浙江、陕西、河北建立了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同时,中国电子致力于构建智能医疗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并与ibm等优秀企业合作构建涵盖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产业生态系统。
近年来,围绕空网络的“渗透、秘密窃取和控制”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中国电子从国家战略需要出发,着眼未来,积极部署,早在2011年7月就开始实施“网络安全系统工程”,采用“先进布局、联合创新、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系统先进性”的设计理念
经过近五年的精心建设,一个独立可控的“可发现、可预防、可替代”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已初步构建,成为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与金融行业无关。所有来自非金融网络的新闻(作品)只代表这个网络传播新闻,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同意自己的观点。财务部门对文本中的陈述和意见持中立态度,并不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参考读者仅供参考,并承担全部责任。
标题:中国电子:守护国家信息安全的卫士(走进央企看创新)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4155.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