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时尚周刊专注时尚奢侈品资讯报道,潮流服装、护肤彩妆、品牌动态,报道女人健康时尚生活,打造第一时尚生活娱乐门户,报道内容包括时尚业界人事变动,拥有时尚业界最全的时尚人物库!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来源:大中时尚周刊作者:杜学君更新时间:2020-09-05 06:06:03阅读:

本篇文章5814字,读完约15分钟

引导阅读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于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过程中。其背后是结构、权力和制度政策环境的转型,也可以称为“转型再平衡”,即从高速增长平台上的供需平衡到中高速平台上的供需平衡。

我们的记者王尔德在北京报道

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推进全球治理体制改革,从“十五”到“十二五”,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飞跃,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已经到了一个节点。

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力趋于消退,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日益迫切。“十三五”期间,新常态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再平衡”的关键时期。

“何时达到中高速增长的平衡点仍不确定,今明两年都有可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说。

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议加强供应方的结构改革。

“有些人认为,谈论供应方结构改革意味着否认‘三驾马车’需求方政策。需求方政策并非不可用,但它不能仅仅依赖于需求方政策,而且很难专注于需求方政策。”刘世锦分析。

刘世锦强调,供给侧改革可以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而提出的,但重点仍在微观层面,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开辟要素流动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转型再平衡

21世纪: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刘世锦: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在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其背后是结构、权力和制度政策环境的转型,也可以称为“转型再平衡”,即从高速增长平台上的供需平衡到中高速平台上的供需平衡。

过去,长期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经历了历史峰值需求,而出口的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原因是国内要素成本和汇率不断上升。在需求增长率下降的同时,相应的重化工业在供给方面开始调整,但调整速度远远小于需求下降速度,导致产能严重过剩,ppi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最近一次ppi达到-5.9%,导致中国式的结构性通缩。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与增长率的下行压力相比,更具挑战性的工业企业的利润是一年以上的负增长。利润负增长不是小事,如果持续下去,会增加金融风险的压力。最新数据显示,这种负增长仍在增加。分析显示,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等行业盈余最严重,占ppi和利润下降的70%以上。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21世纪: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调整预计何时完成?

刘世锦:当中国经济达到中高速增长的平衡点时,将会出现两个“底部”。一个是“需求底部”。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率从过去的高增长下降到最近的月度同比负增长。当房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时,将是房地产投资经济增速乃至中国经济从需求侧触底的信号。据估计,这种“需求底部”可能会在明年年中左右出现。二是“效益底线”,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由负转正,保持可持续增长。这种“效益底部”的出现直接取决于产能削减的力度和进度。但目前,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效益底部”落后于“需求底部”,经济很可能陷入低效益高风险的特殊困难时期。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

《21世纪》:那么如何避免宏观经济陷入低效率、高风险的特殊困难时期呢?

刘世锦:要摆脱这种困境,首先要做的是高度重视并努力降低产能,同时解决其他领域的“低效萧条”问题。这涉及到需求方政策的局限性。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所谓的“三驾马车”是对需求方的消费、投资和出口活动的通俗描述。一些人认为,谈论供应方结构改革意味着否认“三驾马车”。这种观点将导致误解,低估供应方结构改革的重要性。要解决中国经济在当前转型时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需求侧政策不是不可得的,而是不能仅仅依靠的,很难着眼于此。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例如,在通货紧缩时期,有一个支持货币宽松的强烈声音。从成因来看,中国目前的通货紧缩与西方一些国家发生的通货紧缩完全不同,不是因为流动性不足,而是因为增长阶段的过渡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对于这种通缩,货币宽松不太可能有效,这也是近年来过度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在改变增长阶段的背景下,需求侧刺激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短期内增长率下降过快,不可能通过刺激政策来阻止产能过剩。在这个“度”过去之后,被刺激的可能是低效或无效的投资,没有短期现金流和经济效益,以及难以确定的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关注需求侧刺激可能会错失降低产能、实现转型和再平衡的有利时机。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供应方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显而易见的。

21世纪: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刘世锦:供应方改革也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供给侧改革可以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但重点仍在微观层面,通过实质性改革措施,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开放要素流动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具体而言,优先和关键的改革领域包括以下五个项目。

第一,我们要采取果断措施,降低生产能力,在一定时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理想的办法是通过市场导向的优胜劣汰挤出过剩产能,但在现有的制度条件下,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重化行业,市场机制的作用有限。可以考虑在国家层面上确定总的产能削减量,根据现有产能将产能削减配额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同时允许配额交易,这样上级企业可以不削减,也可以购买下级企业的配额。与此同时,出台了解决“人”和“债务”问题的有效政策,如将部分国有资本转为社会保障基金,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允许核销相关银行的坏账。同时,要推动优势企业主导的市场化并购。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第二,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垄断行业改革。要放宽准入,必须“减少”和“扩大”,引进新的投资者,鼓励和加强在油气、电力、电信、铁路、医疗、教育、文化和体育等行政垄断问题突出的领域的竞争。表面上看,一些领域已经有了大量投资。如果放宽准入,空仍有很大的空间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能够真正提高效率的投资。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第三,加快土地、资金和人员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中国的城市化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重点不在现有的大城市,而是在它们之间。要把以前的孤岛城市改造成网络城市,进一步扩大城市带和城市圈,促进大城市之间大量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人口生活和产业布局的重构,这将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带来可观的投资机会。当农民想去城市时,城市里的人和资金有意愿去小城镇和农村。他们应该下定决心,打破许多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限制,在流动,交易和优化配置土地,人和资金之间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只有在确认权利的基础上,允许农民拥有的资产流动和交易,才能充分发挥价值,真正维护利益。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第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精细化生产。虽然服务业的比重超过了制造业,但制造业仍然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发展潜力最大的生产性服务业直接服务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制造业立国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推动制造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倡导“工匠精神”,认真做好工作,提高附加值比重,提升到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借鉴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加速折旧政策全面实施,相当于对企业减税,同时具有促进设备更新和扩大投资需求的多种效果。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第五,在尊重创新规律的基础上培育创新环境。与模仿导向的发展相比,创新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有必要通过市场上的大量试错来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政府习惯于主导产业规划,但创新本质上很难规划。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保护知识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稳定企业家和研究人员的期望,消除泡沫经济的破坏,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培养人力资本,改革金融支持体系。要把创新环境的培育与地方竞争结合起来,促进几个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创新中心的形成。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上述关键领域的改革重点是要素市场,这将是供应方改革的主战场。产能过剩、效率低下和效率低下的因素应该消失,竞争和创新因素应该进来。通过生产要素的进一步解放、流动和优化,我们可以捕捉经济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的低效萧条,形成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新格局。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断电和新电源

21世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那么,严重过剩行业的产能在到位之前能减少多少呢?

刘世锦:在市场经济中,适度的产能过剩是正常的。这里,我们将“严重”产能过剩定义为超过正常水平,影响企业生产和利润的可持续性。近年来,中国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与高投资相对应的重化工业增长率下降。尽管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对盈余问题保持警惕,但其规模仍超出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重化工业中的加速原理缺乏了解。在这些行业的崛起时期,由于“需要更多的钢材,新建钢厂,钢厂建成后将消耗钢材”,这种“自循环”推动了重化工业异常快速的增长。在下降期,“加速度原理”也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这使得下降幅度超出预期。这正是近年来钢铁、煤炭和其他产品的需求和价格一再下降的原因。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供给的下降比需求的下降要慢,因此ppi在40多个月里一直呈负增长,幅度超过5%,这也是中国的通缩问题。相应地,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了一年多。9月份的数据显示,下降趋势仍在加剧。具体分析表明,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和石化行业的出厂价格具有约20%的负增长率,这对所有行业ppi的负增长的影响约为80%,对工业利润负增长的影响比例大致相同。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相关产业,重点是大幅度削减上述五个产业的产能,降幅应在30%左右。当生产能力下降,供求趋于平衡时,生产者价格指数可以恢复正增长,企业可以恢复盈利能力和再生产能力。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21世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培育和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和形式创新。未来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是什么?

刘世锦:新势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新兴产业,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物流,研发,金融等。;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相关的服务业,如医疗、文化、体育等行业;制造业中的新技术产业,如大型飞机制造业;第二是工业转型和升级,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和绿色发展;第三,创新带来新的增长点,如网上购物和其他由互联网带动的相关产业。以上分类是相对的,经常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融合。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新势力有以下值得关注的特点。首先,影响是有限的。尽管出现了新的产业,但几乎找不到能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如房地产、钢铁和汽车。对冲现有产业数量下降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新元素的组合。新的增长领域的基本特征是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是价值链中的“上阶梯”。这需要非常不同的元素组合。第三,替代增长。这些新领域大多是新增长的空,挤压了老增长的空,这更体现了增长方式和质量的提高,同时,这也将引起重组甚至利益关系的冲突,如网上购物的快速发展,而传统业务放缓,甚至下降,一些知名品牌的商场关闭;网络出租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冲突;机器人(报价300024,购买)被雇佣,人们被解雇,等等。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六种可能性”的目标

21世纪:那么如何判断供应方改革在未来是否有效呢?

刘世锦:在供给方结构改革中,企业盈利能力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的经济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增长率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在特定的增长状态下有一个最佳组合点。上述分析表明,产能严重过剩的高增长率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从而导致稳定增长和稳定效益之间的矛盾。只要企业的利润处于正常或提高的状态,增长率高或低都不是大问题。也可以说,与企业良好的盈利能力相对应的速度是一个合理而良好的速度。我们提出了“企业盈利、充分就业、增加财政收入、风险可控、改善民生、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能”目标,其核心是企业盈利。只有当这一个是好的,其他的才能得到保证。供应方改革是否深入有效,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21世纪: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包括东北和山西在内的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新的“问题地区”。对这些“问题领域”有什么政策建议?

刘世锦:这些地区大多是资源密集型的,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和中西部。新“问题领域”的出现提出了一个重要警告,即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不容忽视。从国家角度来看,它不太可能落入拉美中等收入陷阱,因为中国已经过了这些国家人均收入落入4000-6000国际美元(购买力评价指数)陷阱的阶段。然而,在进入高收入社会之前,一些地区的增长放缓、停滞,陷入某种陷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这些新“问题领域”的增长率急剧下降,新的增长势头尚不明朗。高增长主要取决于高投资。在一些地区,总投资接近或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如果这些地区是独立经济体,这意味着过去的高投资严重依赖于引进外债。随着增长和竞争力的下降,汇率贬值、资本外流和债务或其他类型的经济危机都有可能发生。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这些新“问题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化工业的衰落和国有企业主导的体制并存。重化工业的衰落有其规律性,但如何应对却反映了这一系统的特点。近年来,除了重化工业,还有出口工业。出口行业过去长期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但近年来大幅下滑,今年甚至出现负增长。与重化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口行业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如企业关闭、人员流动、债务重组,特别是为适应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转型升级,但这些调整基本上都是悄悄进行的。出口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行业,对增长下滑的反应反映了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这种比较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区域”问题具有重要启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减产调整后,国内外市场对重化工业仍有长期稳定的需求,这些行业特别是装备行业的升级换代很大。关键是这些“问题领域”能否在压力和挑战下抓住机遇,真正走出困境。国际经验表明,一些“问题领域”已经陷入长期衰退。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在实施振兴政策十多年后再次陷入困境,振兴政策本身值得反思。如果我们继续走严重依赖支持、推迟或避免深化改革的道路,我们将无法应对生产能力大幅下降、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挑战,我们将错失良机。我们必须利用改革开放的思想和方法,找到振兴该地区的新途径。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例如,加快降低生产能力和改造升级企业的进程;在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重组。我们也可以考虑与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合作,创建新的经济特区。同时,要保持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充分开放,通过人口流动逐步实现地区间人口和收入水平的大致平衡。

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标题:专访刘世锦:中国进入“转型再平衡”关键期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7903.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