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里的国学书香
本篇文章1510字,读完约4分钟
“我可以看到这里的山和水,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乡愁。”
臧倩,一个有一千年历史的村庄,南邻鳌江,北邻凤山。它是南面雁荡山的门户,是浙闽的交通要塞。最早,臧倩在晋代成为一个村庄,在晚唐五代发展成为一个集镇,在北宋时期成为温州四大名镇之一。这里,曾因吴越王千的到来而闻名;它曾以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而闻名;它是元代山水画家黄、东海名儒史伯轩的故乡。
最近,笔者驱车来到温州市平阳县臧倩村,感受到了这个千年古村的美丽乡愁。
乡村道路和老街的古老魅力依然存在
臧倩村位于鳌江流域,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古代,有城堡,商业繁荣,众多的酒店和客栈,人们的生活是丰富的。据说“臧倩”就是以它命名的,而著名的“钱慧”起义就起源于此。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这个古村落仍然保留了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浙江、福建沿海山区的原始历史风貌。
当我第一次走进钱庄时,我走在古老的街道上,仿佛时光流逝,明清的古老魅力和朴实无华的民间气息向我袭来。透过古街两旁的石头木结构的商店和房屋,人们可以隐约感受到古村落的繁华景象。老街上的古店、酒吧、客栈都在我们的面前,还有数不清的,如李保身当铺、包绸缎铺、龙泰饼、鱼台、恒丰染坊、烫衣铺、棉碉堡铺、圆木铺、伞坊。
穿过古老的街道,一扇小石头门矗立在作者面前。那个在城门旁摆摊的老人看起来很普通,当他看到一个外国客人来了,他打电话来卖自己的蛋糕,并讲述了城门的故事。钱仓豹建于明代隆庆。平阳县县长朱东光捐出自己的工资帮助建设这座城市。原来有五个门和三个水门,但只有这个东城门还存在。城门原本有一英尺两英尺高,但由于高架道路维修,不得不重建。停下来,触摸已经磨砺了数百年的城门之石,依然能感受到臧倩古人的淳朴和勇敢。
东门外,南是上步院路。过去,人们从这里渡到鳌江南岸,站在河边的古码头上,看着潮水的涨落,让人感叹世界的变迁。
中国文化烙印臧倩
“臧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有许多历史遗迹。这里不仅有凤冠岩、凤山寺、钱慧起义遗址,还有著名儒家学者石伯轩在东海留下的“四书”谈到臧倩村的历史,村委会主任周仁铎告诉笔者,自古以来,臧倩就是浙南闽北的交通枢纽,浙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臧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有着1600多年的文化积淀。
据相关研究,早在北宋熙宁十年,臧倩的年营业税分别为瑞安、平阳、宁海三县的74.82%、74.08%和67.48%。可以看出,当时臧倩的商业贸易非常繁荣,经济发展异常迅速。改革开放后,温州商人以勤劳朴实著称。臧倩村主要经营人造革服装和陶瓷。这个村子里有26家企业。2010年,三次产业总产值为5.8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臧倩人不忘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臧倩的下港口,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南岩第一桥”至今仍在;南宋诗人陆游在臧倩千年驿道弓桥留下了传世名作《卜算子咏梅》。
周仁铎说,要讲臧倩文化,必须提到元代著名学者石伯轩,他是臧倩人。史伯轩早年刻苦钻研,信奉朱理论,并对其反复研究达30年之久。他的著作有《四书管窥》、《管窥》、《薛永注》、《清华集》等。石伯轩是臧倩村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他独特的品质激励着臧倩村的子孙。为此,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石伯轩国学读书俱乐部”,每周六定期开放。一些祖父母一起来上课,一些婆婆带着他们的儿媳,甚至许多外国游客也来上课。
“夷外断桥,孤开无主。暮色降临了,梅花无奈,已经累了,还受着风雨的折磨。梅花不想去挣扎,挣扎着绽放,花儿的嫉妒和排斥不在乎。散落成泥,砸成尘埃,只有香味是一样的。”走过臧倩、木门楼、石牌楼和古驿道,追忆诗人陆游留下的诗词,以及在街上玩耍、吟诵三字经的孩子们,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村庄展现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标题:千年古村里的国学书香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7177.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