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推动明星的“天价片酬”?
本篇文章2729字,读完约7分钟
在过去的一周里,娱乐明星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但这并不是因为有大片上映,而是一系列针对他们和整个行业的“诅咒”。
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关于检查整改的通知》,强调要坚决遏制“天价”、明星炫富现象。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促进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加强了对票房收入的监管,对虚假和隐瞒票房收入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并规定了国内电影在影院的最低放映时间。随后,官方媒体也展开了大力宣传。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数据是,在美国和韩国,演员的薪酬只占制作成本的10%到30%,而中国演员的薪酬往往超过制作成本的50%。
这是继今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广播影视类上市公司》后的又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严格控制了影视文化公司高估值、高利润的承诺,拒绝或询问了暴风城集团、唐德影视等多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这些公司以高价收购了明星公司的股权。乐视收购乐视图片的案件尚未获得批准。
一大背景是,近年来中国娱乐市场的投资热潮持续发酵,来自金融、房地产和电子商务的外部热钱纷纷涌入。今年6月,数十家新电影公司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成立,并宣布新电影数量超过200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对国产电影实行了保护月的优惠政策,但国产电影今年夏天在票房和口碑方面都遭受了双重损失。根据易恩智库的数据,2016年夏天75部国产电影的总票房只有46.8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30亿元。一些专家表示,国产电影已经显示出产能过剩的隐忧。
显而易见,充裕的资本并不能解决国内电影中的“烂片聚集”问题,但它会导致市场混乱,如高明星工资和不规则的知识产权资本化。中国的影视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游的内容制作人、著名导演和著名演员纷纷自设门户,或者成立公司工作室,或者参股制作公司,实现上市后的资本变现;下游影院已进入资本重组时代,几大玩家的地盘大战正如火如荼;作为一个门槛要求相对较低的环节,大量热钱涌入流通领域,而对有保障的流通体系的滥用导致了夏季文件的崩溃。
在目前的环境下,明星的高薪自然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一些虚假的高薪案件应予以规范。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明星的高薪不是电影市场混乱的原因,而是结果。明星资本化过程中的非标准化和为保证发行而滥用热钱是明星薪酬过高的真正驱动力。只有坚持市场自由的原则,遏制应该遏制的,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产者已经成为金融专家
今年夏天,影视资本市场依然火爆。仅在8月份,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和快乐蓝海等三家公司就上市了。连续的每日涨停激怒了投资者,超过了华谊兄弟、光明传媒和唐德影视,成为市场新贵。
在快乐蓝海的股东名单中,吴秀波的名字赫然在列。根据ipo招股说明书,吴秀波持有约465.75万股股票,占IPO前总股本的2%,成本为4503.83万元。根据9月2日每股50.14元的收盘价计算,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近1.886亿元。当然,如果按照融资成本来计算,吴秀波只能说是赶上了这一波明星资本化浪潮的末班车,而张艺谋、范冰冰、赵薇等大制作人的价格已经被其他影视公司的上市推高了。
最近,华谊兄弟的王中磊表示,“最令人担忧的是,生产商已经成为金融专家。”自华谊以来,中国的艺术家和导演越来越有商业头脑,希望借助资本市场扩大自己的价值并提前实现。
在上市公司对明星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有利杠杆作用和投资者对娱乐的长期乐观态度下,薪酬增长的“双春”已经敲响。
伊凯资本(Capital)创始人王然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大师的把戏是,明星和导演成立公司或入股影视公司,并将很大一部分个人收入(远远超过正常经纪公司的比例)转化为公司收入。这种额外收入几乎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利润会立即被资本市场的市盈率放大,然后出售给a股公司或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出售他们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并获得巨额利润。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原始成本不再仅仅是一种成本,而是一种收入。当一个人进进出出时,损失变成了利润,利润变成了疯狂。对于这些知名艺术家或导演来说,经过一两年的努力,他们可以赚回六到十年的钱。虽然将来会有一些有约束力的义务,但那是未来,眼前的利益应该先放在口袋里。如果你玩得更激烈,你甚至可以同时与不止一家公司合作,从不止一个地方获得市盈率的倍数。”王然写道。
在这个过程中,传递包裹的游戏开始于市场,上市的实现成为许多明星实现财富增值的人生机遇,薪酬成为向市场讲述故事的素材和提高公司利润的工具。隐患在于,如果整个市场信心不足,媒体股的投资热情就会下降,明星们的融资成本能否挺过股权锁定期的难关。
保证发行的优缺点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路透社独家采访时表示,有“太多的投资者”涌向火热的电影市场。由于生产领域周期长、专业性强、资本重,大部分热钱倾向于资本周转快、门槛低的分销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市场的发行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从华谊、中影、博纳等老牌制造商逐渐转变为原本属于外部但资金雄厚的新玩家。几年后,“保证发行”制度,这原本只是一个测试水,已逐渐成为一个常规配置。
保证发行是指一家或几家发行公司首先向制片人出资,以获得影片的发行权。如果最终票房超过合同保证金额,将从票房中分出。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使生产者,特别是中小型独立生产者,获得相对稳定的早期回报,从而促进专业分工和影视产业链优势互补。然而,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由于知识产权的稀缺和发行人的激烈竞争,担保发行制度的天价已经严重向生产者倾斜,一些投资巨大的大型项目也开始“担保发行”。最极端的情况是,在电影发行之前,它可以从发行商那里获得大量利润。可以说,风险和收益是极其不相容的。
在这一规则下,发行人如何评估一部电影的价值,从而建立起保底的信心,是缺乏标准的。“大明星、大制作、大团队”似乎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发行人对明星的依赖程度明显大于剧本质量或前期后期制作团队。在不平衡的尺度上,恒星的碎片再次被放大。只有当发行人看到大明星时,他们才敢于投入更多的营销费用和分销资源。事实上,许多明星的积累并没有提高电影的质量。今年夏天的负面电影几乎都遭遇了票房失败。
从某种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影视市场正处于新旧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交替的“混沌期”,明星的高薪只是各种混沌的一种表现。回顾其他热门行业的非理性发展过程,这些行业的疯狂发展并不少见,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资本的催情剂、扭曲的机制和浮躁的氛围,都使这些领域短命或难以盈利。作为中国新经济增长点的代表,娱乐内容领域只有借鉴前人,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有序、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标题:谁在推动明星的“天价片酬”?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6202.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亨通长成 光电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