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戴威受访:共享精神成就ofo共享单车
本篇文章3162字,读完约8分钟
“自行车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坚信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ofo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服务。我们希望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一公里到两公里的旅行需求。到时候,你可以得到ofo的服务。”
戴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是一名年轻的企业家。2014年,他与四家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ofo,提出了“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英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并创建了中国首家通过平台共享经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兴互联网技术公司。最近,他应邀参加了人民网主办的访谈节目《年轻的中国核心》。从企业家的角度,他介绍了自己过去三年的创业心态,记录了一个敢于思考、敢于冒险、敢于做事情、有一颗真诚的心的90后。
骑马时寻找快乐和梦想
戴伟于2013年毕业于本科。与所有年轻人不同,毕业后,他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留在北京大学深造。相反,他选择了在祖国西部的青海省大通县东下镇当一名数学教师。一年的教学时间虽然艰难,但却是充实的。由于东夏镇地处偏远,从那里坐几辆公交车到县城,山路崎岖。每次进城,“骨头都像要散架了,很疼。”
“后来,我和我的教学同事讨论过,在县城买一辆山地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方便的交通工具。这就像是命运。我立刻爱上了骑自行车。我基本上每个周末都骑自行车往返于县城和镇上,有时我骑到更远的地方。一年后,我不仅教了一群孩子。代数和几何算法,还骑自行车去看了青海大部分壮丽的河流和山脉。这次经历让我难忘。”直到现在,当戴卫想起在中国西部教书的经历时,他仍然非常激动。
正因为如此,戴伟成为了一名自行车爱好者和北京自行车圈的著名领导者。从西部教书回来后,戴卫继续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上学期间,他继续骑车,从独自骑车到和三两个朋友一起骑车,最后发展成为一个有四五十人的自行车组织。当时,戴伟开始考虑创业,希望以共享和愉悦的方式“管理”自行车旅游,向更多人推广绿色健康的自行车。
2014年,戴卫的自行车旅游组织得到了北大师兄的支持,获得了第一笔天使投资,戴卫“把爱好融入事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一年之内,戴巍组建了一个自行车旅游领队团队,开发了近10条自行车旅游线路,培养了近2000名自行车爱好者,并组织了多次大型自行车环岛游、富士山游、济州岛游和海南岛游。戴伟自行车旅行团是北京自行车组织中最专业的领队、路线最丰富的户外组织之一。
美好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在自行车集团运营的第二年,戴伟发现,虽然自行车爱好者众多,户外自行车市场发展迅速,但频率低、利基、收入来源不安全、户外风险高等诸多不利因素仍然严重制约着资金有限的自行车组织更好的发展。专业团队领导被一个较大的自行车组织挖走,路线扩张速度放缓,团队成员的不稳定规模频繁爆发,使得新组建的自行车旅行团风雨飘摇。“当时,整个集团的资金只有400。剩下的团队领导聚在一起,认为团队的未来几乎崩溃。”戴伟说:“幸运的是,我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一个更好的行业发展道路可以诞生在自行车行业,如果我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找到。”
果然,山和水无法回答疑问。在与团队生死攸关的两天两夜中,戴卫和团队终于找到了出口,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世界仍然与自行车和分享有关。
如果你很穷,你会改变,你会通过改变你的骑车方式来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个问题。校园很大,有许多校园。这是方便快捷地穿越校园的最佳方式。然而,骑自行车有一些麻烦。例如,我在大学四年里丢失了四辆自行车。此外,有时我会遇到停在东门的车,但我会从西门回来。当我遇到紧急情况时,我的自行车不在身边。我想骑,但不能骑。我忍不住了。”戴卫的几名核心成员是刚刚毕业或正在学习的大学生。有一天,当我们继续聚在一起讨论社区的未来时,我们谈论这些学校里令人尴尬的事情,他们变得越来越兴奋,彼此产生共鸣。"你能用移动互联网通过共享自行车来解决这些校园交通问题吗?"大家的集思广益使戴卫生下了这个想法。
中国第一个校园共享自行车平台在几个年轻人的聊天中逐渐有了清晰的模式。
动手吧。在与大家集思广益之后,戴卫立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寻找商业伙伴,他们需要了解技术、产品开发、运营和市场...立刻找到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戴伟最终打动了十几个热爱自行车并有一些创业经验的人。“ofo”共享平台突破了“生死三个月”,最终得以建立。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是分享自行车,它解决了人们最后1-2公里的旅行问题。”在ofo共享自行车项目的孵化过程中,戴伟和他的团队走访了北京近20所大学,对学生出行和自行车需求进行了详细调查。随后,他们开发了具有独立产权的智能汽车锁,并购买和回收自行车进行统一改造。戴伟说:“通过在每辆自行车上安装牌照和共享硬件,我们可以在校园里使用它,而不用找固定的停车场。”移动终端的使用也大大方便了学生的交通,而且价格很低,比自己买车便宜得多。”
这是戴巍的自行车事业,除了他将自己的自行车升级为“互联网+自行车”,并成为“互联网+自行车”的模式,将分享的概念注入到这个古老的旅游产品中。
“共享+自行车”模式在自行车中被称为超级
项目完成后,商业模式自然会清晰。“分享自行车是一种创业精神,但我坚信这是一种伟大的尝试,因为我们正在做的是一种共享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比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共享经济模式都要复杂。”戴伟认为,即使是共享经济的创始人airbnb和优步,也有一些人参与了整个交易过程。一些业主以司机为媒介,但在共享自行车的交易过程中,没有人参与。一个用户看到一辆共享自行车。他只需要打开手机,输入车牌号码,解锁后乘车,锁好车,到达目的地后付款。整个过程不需要第三方作为媒介桥梁。这个模型似乎很简单。事实上,在这种共享经济模式下,通过机制设计和互联网技术来解决效率和信任问题并不容易。
“事实上,我们正在分析这样一个经济模式在整个ofo共享自行车的机制设计和技术解决方案。我们正在做一个探索和分析,在未来的世界里,如果是无人驾驶汽车,房子可能不需要房东开门。用户能否像现在这样遵守规则,并相互信任地完成每一笔交易?”在戴卫看来,ofo是在探索和尝试未来的模式。现在共享自行车解决了校园出行的交通问题,也让学生和老师可以参与共享平台,共享他人的闲置资源,提供自己的闲置资源。如果这种自循环能够顺利进行,那么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项目中并不困难。
戴维介绍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近40所国立大学已经运营了ofo共享自行车。,并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了500多万次。教师和学生注册用户超过40万,校园普及率正在迅速提高。许多人说共用自行车是自行车中的极品。在这个模型中,每个人都互相提供需求,形成一个小生态。
事实上,共享经济就是有效利用闲置资源。你的钱、你的知识、你的时间和你的货物都是可以计算的。你拥有它的“所有权”,并将“使用权”给予他人,从而获得一部分“利润”。事实上,这种模式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但是为什么它没有像今天这样发展得如此之快呢?这是因为共享经济是一种双边发展模式。一方面,它需要有需要的用户,另一方面,它需要提供资源共享者;过去,限制这一模式扩展的是供需用户的数量以及供需之间的快速匹配。今天的科技发展为共享经济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道路,这使得近年来共享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相信,在一群具有分享意识的90后企业家的领导下,ofo可以有一个漫长的“骑行”之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与金融行业无关。所有来自非金融网络的新闻(作品)只代表这个网络传播新闻,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同意自己的观点。财务部门对文本中的陈述和意见持中立态度,并不对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参考读者仅供参考,并承担全部责任。
标题:北大学子戴威受访:共享精神成就ofo共享单车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3755.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