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媒体解读落马官员忏悔录:多数人无接受监督意识成“一霸手”
本篇文章2954字,读完约7分钟
“我拍拍胸脯问自己。 为什么堕落到这里? “河南省安阳市委原书记张笑东在忏悔书中写道 张笑东的反省之一是自己背离了民主监督的大体。 “市长,成为书记后,不想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对意见,参加民主生活会也是形式上的,在市里工作,自己计算,认为别人没必要撒手。” 据《法制日报》记者统计,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表《忏悔与分析》三年来,已经发表了22名违纪者的忏悔记录。 其中,5人在忏悔记录中提到缺乏监督是自己腐败的原因之一。 另外17人的悔过书没有提到自己腐败的原因中是否涉及监督的缺失问题。 在腐败官员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的现在,在监狱服刑开始改造的张笑东在忏悔书中感叹:“我后悔也没用,疼得不想活了。” 张笑东出生于1963年,少年时代在严酷的环境中度过 刚开始走政治道路时,他投身工作,积极寻求进步 在随后的20多年里,他一步步晋升,45岁时当选为安阳市市长,4年后被任命为安阳市委书记 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网站,无论是安阳市市长还是安阳市委书记,张笑东手中的权力确实很大 但是,这时的张笑东忘记了党纪国法,违反了组织纪律,录用了干部,大做了权钱交易。 据调查,在担任安阳市常务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张笑东受贿100多次,受贿额在2000万元以上 为什么呢? 张笑东是忏悔书,这几年,中央增加了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增加了对腐败的支持。 “但是,自己错误地认为哪个监督对基层党员干部,对市级主要领导干部作用不大。” 正因为偏离了民主监督的大纲,“成为市长、书记后,不想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对意见,参加民主生活会也是形式上的,在市里工作,自己计算,不需要别人的指示”。 结果就像张笑东说的,“权力失去监督导致腐败,自以为是,我走了自己的路,走了犯罪的路”。 没有监督的不是张笑东一个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前副主任彭振华在悔过书中多次提到“没有受到经常监督和比较有效的监督”。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工作的6年4个月中,除和田地委中心小组学习外,彭振华没有参加过党支部活动 每年年末集中统一的叙述廉和民主生活会,他也经常对应工作 天津物产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忠也表示:“特别是作为集团的“一把手”,没有切实执行反腐败的支持制度,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没有一个一个发挥集团监督机构的作用,影响监督效能, 据《法制日报》记者统计,在22名违纪者的忏悔书中,5人在忏悔书中指出监督不足是自己腐败的原因之一。 国家行政学院纪检监察室主任竹立家教授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根据反腐败实践经验,领导干部失去监督是走向腐败的最根本原因。 北京科学技术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通过研究腐败案例,在腐败官员心中发现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 “另一方面,因为在党的十八大以前各级党组织在管理党的执政党方面有脆弱的环节。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以往的党纪党规不适应新的形势,监督处于难以发挥实效的状况”。 不能监督现象曾经大量存在“无视党的纪律,凌驾组织” “这是福建省泉州市委原常务委员会、南安市委原书记骆国清在悔过书中的反省。 作为50年后的骆国清从军24年,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副师职的指导干部 转业时,骏国清决定回泉州老家 回到家乡的骆国清受到组织的重用,经过许多职务锻炼 2005年,他被任命为南安市委书记,成为主政县级市的“一把手” 当时骏国清热情洋溢,提出招商创业工程,在短时间内将南安市财政总收入排在全省第二位 取得成绩后,骆国清认为,这一切都靠他的“顶尖”。 那是因为“无论到哪里都发挥自己的能量和作用”。 但是,由于年龄等原因,骏国清认为“再上升的可能性很低”,“船到码头车到”。 他的思想意识逐渐退化了 “回顾第一次收费的心情,非常多又杂,(在心里)斗争很激烈,那时确实很可怕。 当时一家公司的老板来到骏国清家,谈了半个多小时后,从公文包里取出钱塞进骏国清 双方在客厅里来回走动,翻了五六分钟 结果骆国清还是收到了这笔钱,看到这笔“烫金”的钱,那天晚上他彻夜未眠 第一次,必然有第二次,他会陆续开始收别人的钱 “无视党的纪律,把自己放在组织上 自己的想法崩溃了,做了不能为公司老板做的事,收到了不能收的钱 ”骏国清反省地说 年1月9日,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骏国清有期徒刑15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0万元,追回赃物共计909.3万元 一个值得特别观察的现象是,记者整理22封忏悔书时,除了5人提到监督缺失以外,其他17封忏悔书没有提到自己腐败的原因是否包括监督缺失问题。 对此,宋伟认为腐败官员没有提到监督问题,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普遍存在没有监督的现象 在一分上,“顶级”进入没有监督的真空地带,成为“一霸手” 这也是现在中央点加强党内监督的理由 保证党纪党规刚性运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行的分析显示,彭振华违纪事件警告我们,始终把党员领导干部置于组织监督之下,切实规范权力,比较有效地管理,“把权力关在制度笼子里, 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党内监督制度日益完善 2003年12月,中央比较党建新形势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这是中央公布的第一份党内监督专业文件,对建立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有具体的制度保障 但是,随着形势任务的迅速发展变化,条例和新实践的新要求不符合的问题日益突出 去年10月,在中宣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说,要全面严格治党,从根本上处理党的治党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不足的问题,把加强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当时对《法制日报》记者表示,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首先是地方和部门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乏、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松弛、纪律缓和、党的治党缓和等问题 去年3月,中央开始修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去年10月,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中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腐败官员在忏悔录中的反思,宋伟认为,从治理腐败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加强监督,形成刚性约束。 “一方面要保证党纪律党规的刚性运行,让党内监督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形成监督力,促进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力的协同快速发展。 “宋伟告诉了《法制日报》的记者 竹立家认为,治理和遏制腐败首先要求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性,在接受纪检监察系统、审计机关的监督的基础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弥补现有监督力的不足是必要的。 结语是忏悔录,是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是腐败发生原因的深入分析 分析忏悔录,解决落马官员落入腐败深渊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无疑会为打击腐败的支持廉业提供有力的线索 在“聚焦忏悔录中的廉政风险点”系列的报道中,解体了22件忏悔录,对侥幸贪婪不平衡心理、畸形WeChat的力矩、虚构监督总结了3个共性问题,目标是打击腐败犯罪。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事业来看,这三个共性问题被制度反腐败事业所复盖 我们相信,随着党规党纪不妥协地执行,“不想腐败、不想腐败”的人会变多。 (原题《一点落马官员不受监督意识“一霸手」)(这篇报道来自澎湃情报,越来越多的原创情报请下载“澎湃”APP )
标题:要闻:媒体解读落马官员忏悔录:多数人无接受监督意识成“一霸手”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23519.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