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媒体刊文纪念郑明将军:曾参与首次赴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
本篇文章523字,读完约1分钟
海军元装备技术部长郑明少将中国船舶报微信公众平台图年3月16日上午10点,海军元装备技术部长郑明少将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海军领导层、海军装备部领导层、船舶、航海、海洋文化等相关机构、部门、学会、协会、研究会代表、郑明将军的许多生前朋友等2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 在告别仪式上发表的介绍郑明同志生平的追悼书中写道:“郑明同志在部队就业期间一直从事海军舰船、飞机等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计划、论证研究、设计试制、建设检查、技术引进、试验鉴定等技术和指导业务。 为我国舰艇、武器、电子装备系统工程等海军装备现代化事业和青年专家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郑明将军不仅是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优秀领导人,退休后他还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制定了宏观思考战略,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弘扬郑和下西洋航海文化,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传递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他“推进事业,献身不累”的精神和实践,在与从事的各项勾结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社会活动中,赢得了各界的敬仰 郑明将军走了,我们很怀念他 辽宁舰新华网资料图要为航母做更多的工作 ; 田小川最后一次和郑明将军通话是在农历正月六日,当时我在大连过新年。 将军打电话来说我回北京的时候,已经高龄的老人希望我早点回北京,参加他主要抓住研编的《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编纂图画卷》的动员会。 他特别对我说“基础很好,要为航母做更多的工作” “想起第一次见到郑将军,在1989年召开的航空母舰论证会上 当时负责倒茶的我对航空母舰的了解还很浅,几乎听不懂他发言的专业用语。 直到第二年,我在“舰船知识夏令营”见到了郑将军。 他在演讲中大力谈论海洋国土和安全,鼓励人民海军装备建设迅速发展,培养青少年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听着,我的心被深深感染,向他致敬 1994年4月,从海军装备技术部退休的郑明将军第一次参加了军船学集团研讨会。 我幸运地听到了他关于世界航空母舰迅速发展史的故事。 受他的影响和启发,我在《舰船知识》杂志上创设了“专家谈论航母”一栏。 这也是因为我初期和多个航母专家“忘年交”的缘故。 之后,我鼓起勇气开始深入探讨将军和中国海军的迅速发展道路,以及我国建设航母的各种可能性 从他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多支海军的迅速发展战术和装备技术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几代中国人强大的军队梦想 1998年9月,当我得知一家深圳民营公司从韩国购买了前苏联废弃航母“明斯克”号时,我第一次向将军报告 之后,我参加了他建立的“航母改造防卫教育主题公园”技术顾问小组,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完成了主题公园的规划和改建方案。 天津市旅游局计划将前苏联废弃航母“基辅”改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求找到郑将军指导整个改建工程 将军再次带领我们就“基辅”号的改建进行了各方面的技术咨询 2000年初,我的新书出版了,作为中国第一个航母主题公园的献礼 将军高兴地写书。 “学习造船的女记者花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写出了这篇《明斯克号航母世界》。 其中,前苏联迅速发展航空母舰的曲折故事,披露了中国青年企业家废航母创业的纪实,以及中国国民和女记者自己热爱航母的心,评价了世界航母的历史和技术知识介绍和战争中的军事价值和作用。 真的把网民引向了“航母大世界” 我这个老水兵也被深深地吸引了,整整花了十几个小时,分成两口气,把所有的稿子誊写完了。 书中从过去到未来的航母风起云涌般的经验和航母的情结折射出关心祖国蓝色国土、海洋权益和海防建设的人们的渴望,如何不带给我感慨,兴奋地动笔呢? 郑明将军曾被报道为“航母主建派” 郑明将军也从不隐瞒自己对航母的看法 “海军装备技术部的事业期间,相继考察了法、意、英、俄、美等国的航母和接近航母的两栖攻击舰。 多年来,我深感海外有别有用心的势力,总是想利用我国快速发展某武器装备的动向炮制“中国威胁论”,制造混乱。 我们要警惕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军事装备快速发展的影响 在和将军一起参加航母主题公园翻修工程的几年里,我们成为了“忘年交”,期待着有一天能为海军做点什么自己的航母。 那个时期,我越来越受将军航母战术思想的影响,航母是执行海洋上积极防御战术方针的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环节,反对外来侵略,维护领土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基本 只有在加强空军岸基航空兵、海军潜艇、陆基精制导导弹、战场监视新闻战系统等基础上,建设航母编队等联合作战兵力,才能构成真正具有三维立体联合作战威力的近中海作战综合系统,灵活完成反海上侵略的军事政治斗争任务 2004年7月,郑将军、前海军副司令官、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会张序三中将等国内海事界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和北京大学组织成立了“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后来改名为“北京郑和和海洋文化研究会”)。 在职工会上,“将军停止航母了吗? ”。 他认真地说:“世界倾向于正确看待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和航母的拥有。” “从将军嘴边的笑容中得知他的‘放手’。 之后,那年4月,大连造船厂承担了“瓦良格”号的整体改造建设任务 年9月25日,人民海军“辽宁舰”正式入伍 没能给将军打祝贺电话,“终于迎来了中国的航母时代! ”。 我听到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感叹 年,在北京郑和和海洋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年会上,郑明将军随身携带了我的新书《航母的衣食住行》。 他不仅在书中加分,还当众表示“衣食住行也是战斗力”。 将军一定是很大的鼓励,“出书前没有告诉我。 我应该给你再写一个顺序”他的批评很惭愧! 写下这个,我的眼泪止不住 看到将军和我在办公室加班的照片和他写的原稿,我想起了最后一次在海军总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看到因脑溢血而昏迷的老人 我曾经为人民海军的迅速发展签了无数文件,万感交集 这双手为我写了多个关于航空母舰的复印件。 为我的新书写了序。 年初,在郑和和海洋文化研究会年会上,为了庆祝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下水,郑将军带我介绍给军事科学院的杨春长少将。 “小河很有毅力,多次放弃为了航母出国,牺牲很多时间不容易。 杨将军听后在现场给我写了“空母小川”的题名 怕我接过杨将军的墨宝,旁边的郑将军笑着点头。 “她是航空母舰的小河,我是航空母舰郑先生。 今年,将出版一本关于航母的新书,郑明将军不再伸出“航母老郑”的将军之手,为“航母小川”写温暖的祝福……为郑明将军祈祷,记得将军的遗言。 (作者是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郑和和海洋文化研究会理事)辽宁舰新华网资料图和“瓦良格”号情缘马宁目送郑明将军回来,他在我脑海中第一次考察了“瓦良格”号航母 “乌克兰有航空母舰。 需要吗? ”。 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我在海军装备技术部舰艇部负责航母论证预研等具体事业 1992年2月末,舰艇部领导人命令我随时由海军装备技术部长郑明去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航母。 我很兴奋,心跳加速。 这次的任务很重大,我深深地感到决不能有瞬间的错误。 在郑部长的部署下,我们调查和理解了前期这次考察的“瓦良格”号航母的背景状况。 乌克兰在1992年初得到了试图向中国出售航空母舰的消息 这个消息不是通过政府渠道得到的,而是两个造船学院之间联系的结果 当时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和我国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之间有学者的交流,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的教授告诉哈扎拉院的教授,乌克兰不能有一艘航母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放弃向乌克兰造船厂出钱继续建设,建议中方派专家去看一看,建设这艘航母。 这位中国教授听到后,向哈船院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报告了 郑部长当时兼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副理事长,得知这个消息,督促集团去乌克兰考察这艘航母 刘华清当时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也是造船工程学会的名誉理事长,在听取了关于这件事的报告后,同意立即派团去乌克兰视察 但是,这次不是以海军的名义,而是以民间的名义去的。 访问报告很快得到批准,我们成立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出面,实际上军民结合的乌调查代表团 代表团团长是原中国船舶工业总企业第七研究院(现为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尤子平,郑部长的身份是代表团顾问,我的身份是原中船总企业的工程师。 代表团的组成人员中也有当时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参谋部、造船工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 之前,代表团对这次考察进行了讨论和分工,提出了考察大纲 “买,《带人的马》也一起买! ”代表团于1992年3月中旬到达现场,在俄罗斯和乌克兰考察了约3周 我们到达莫斯科后,首先去中国驻俄大使馆见中国大使,了解俄罗斯、乌军销售的政策,然后去了乌克兰。 乌克兰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国家本来就很发达很富有,但当时的情况相当困难。 乌克兰期间,代表团的所有接待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又称黑海造船厂)和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负责,他们对代表团非常友好 当时乌克兰冬天,我们住的酒店没有足够的暖气,负责接待处的乌克兰朋友给我们每个人盖了毯子。 尽管经济非常糟糕,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工人们依然履行着职责 造船厂大门的警卫是中年妇女,她们不用枪,态度非常认真 我们坐公共汽车进出时,她们必须上车检查,看是否带工厂的东西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也全力保护“瓦良格”号 即使在工厂发不到工资的情况下,也有人值班航母 为了便于我们上船考察,造船厂还安装了临时电线的照明 从造船厂的厂长到主管航母的骨干,包括总技术人员、总技术人员、总建设者,陪我们考察“瓦良格”号。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真正的航空母舰。 “瓦良格”号很大,上面有400个区房,很容易迷路,所以造船厂领导参观的领导自己也有一本小书,随时确认位置。 “瓦良格”号使用质量好、厚度厚的钢板,已经装舰的各种设备都是新的 我们走到机舱的机台下面,看到主体的螺栓被拧紧了,但没有拧紧,最后也没有和轴系定位。 主体、锅炉等动力设备都在里面,轴系等也安装完毕 造船厂方面估计“瓦良格”号已经完成了60%以上的建设工程,代表团的几位专家也至少完成了一半以上。 后来证实了当时的“瓦良格”号确实有68%的完成量 在考察讨论中,我们考察团的意见比较一致。 这艘半成品船值得买,而且和“带人马”一起买。 “带人马”不仅仅是船,造船厂仓库里的相关设备、技术图纸资料也全部买来,造船厂建设班的骨干也请去中国。 郑部长还在跟乌克兰造船骨干开玩笑。 “你们待遇很高,来中国我们养不起。 “我们不需要那么高的工资。 如果能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很高兴”,他们说。 “那是维护和平的力量 在这次考察访问期间,我们另一方面感到前苏联的造船工业真的很发达。 另一方面,乌克兰造船厂的朋友是同志,感觉连兄弟都是 其中有马克思这样的副总裁,大家也叫他“马克思” 有一次他跟我们说了心里话,“中国朋友,你们把它买回去吧。 我们跟着你们去中国做那个。 那是维护和平的力量 “据他说,造船就像生儿子一样,既然现在生了儿子,就要把它变成大人 他也不要只看船的情况。 船上的设备还没有安装。 另外,有些设备也看不见。 应该订购的设备基本上购买了,大部分到货后送到了船厂。 考察结束后,我们深感这艘航母对中国有价值。 回国后,代表团建议逐步向上报告,推进政府间谈判,购买“瓦良格”号 之后,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延期购买,但我国航母建设的论证预研开始,在呼吁继续购买“瓦良格”号的过程中,郑部长强烈地感受到了推进中国航母工程骑马的迫切愿望 年9月,命运多舛的“瓦良格”号,历经20多年风雨,终于变身为“辽宁舰”进入人民海军,成为我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航母 这样美好的结局给郑部长和初考察团成员很大的安慰 斯人去世,在这篇文章中纪念郑明将军对中国航母的迅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者是《中国船舶报》记者)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中国船舶报微信公众平台图热血洒水海强,精神铸造国防陈振杰3月16日上午10点,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在告别式现场的数百个花圈中,我对《中国船舶报》的老报者霍汝素等人献出的花圈挽联说:“将军知,警告别忘了三百万海洋国土。 退役军人说实话,保护海权需要航母 我和郑明将军的认识是在将军策划组织的“提高海洋意识,维持海洋权益”的研讨会上 “再不关注海洋问题,那就危险了! 》2001年初,郑明将军比较了《新三字经》与祖国海疆表现失误刚建设的“中华世纪坛”没有祖国海洋国土表现的情况,由原海军副司令官、军事科学院政委员会张序三中将等共同组织海事界的专家学者担任中国船舶新闻 郑明将军在研讨会上说:“不关注海洋问题,那很危险! 在21世纪,有争议的陆地变少了,但海洋上的国土和权益还有很大的争议 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颁布以来,世界大国、小国正在考虑从公海中分配自己应有的东西,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和思考。 对于“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和权益”的基本常识,信息媒体大声呼吁国民了解和关注我国的海洋国土和权益 ”郑明将军的建议和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同和支持 当时,我作为《中国船舶报》和《海事大观》的杂志记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采访了郑明将军,新闻记者和淑敏共同撰写了专题报道。 这个复印件在《中国船舶报》全面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从那以后,我认识了张序三将军,郑明将军 之后,将军让我参加关于海洋的会议和活动,一起讨论问题,协助他们写文案等,我的业馀时间基本都用在这方面。 我也很荣幸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和他们成为“忘年交” “我关注三种船:大船、小船和帆船 “在和郑明将军交往的十几年里,他多次对我说。 退休后,他关注了三种船:大船、小船和帆船。 大船是指航母,小船是指高科技高性能舰艇,帆船是指中华以前开始木造帆船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 2004年7月,郑明将军和张序三将军等国内海事界、文化界、教育界等知名专家教授和北京大学共同成立了“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后改名为“北京郑和和海洋文化研究会”),是郑和下西洋航海的伟大史实研究,中国伟大的海洋 从1998年开始,郑明将军积极参与了“2005年郑和下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策划和推进。 进入21世纪后,郑明将军与海事界知名人士共同写书,建议国家在2005年开展“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加强国民维护经济略海洋和海洋权益的意识,得到批准。 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另外,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 同年7月11日,以“祖国、睦邻友好、热爱科学航海”为主题的“郑和下洋600周年纪念大会”也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郑明将军在提议和推进2005年国家开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推进设立“中国航海日”的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重要贡献。 之后,他积极参加和推进了“郑和研究会”的建设和建设等事业。 提倡重建明代的“郑和宝船”,重新出发郑和下西洋海上航线,目标是在郑和面向海洋开放、友好交流之前流传下来,召集世界中国人,推进海峡之间的直达交流等。 郑明将军曾经创作了一首题为《退却不停地诉怀》的诗,以为是在鼓励自己 他写道:“应聘顾问,征程接近古稀。” 夕阳还够高,退休了志向不变 辛苦不是利益,不会鞭策耕种 帮忙不混乱,大致是迟早的事 建议坦率地参考,寻求实际 招聘不争名,补缺又拾遗 一步一步留下脚印,小心地下棋 推进事业,献身不累 “郑明将军离开了,但他有热爱祖国、热爱海军、热爱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奋斗的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事业之前由我接班,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 (作者是北京郑和海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郑和和海洋文化研究》执行主编) ; (原题是“清明,航母老郑”郑明将军)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要闻:媒体刊文纪念郑明将军:曾参与首次赴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23512.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