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浮躁的标签拿掉 让创业回归本质
本篇文章838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需要为遭遇失败和挫折的年轻企业家鼓掌,但我们也需要从失败和挫折中寻找原因。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当这一批90后甚至95后的企业家大吼着走上舞台时,在创业圈里出现了这样明显的现象:“90后”、“95后”、“学了渣滓就创业”、“离校创业”……一些投资机构特别热衷于给创业团队贴上各种标签,迎合媒体的口味,为创业团队创造动力。带有标签的创业团队通常会很快流行起来。例如,在过去的两年里,“超级课程”,“面对孟”和“魔术百货”都迅速成名,并获得了高融资。
这种贴标签的趋势可能与“旁观者”的心理预期一致。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包装定位,如"屌丝反击,青少年成名,他们的话是惊人的",通常更容易被追求。然后,通过炒作这个话题,它带来了曝光率,并寻求更多的投资。
创新谷创始人朱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当今的创业环境下,如果创业者不能为自己说话,不能为自己的公司发展创造动力,他们就做不到。尤其是在对c的业务中,如果你没有眼球,没有话题感,你就要花很多钱去烧钱,创业的成本就会增加。”
正格基金创始人许小平在讲话中也指出:“每个企业家都应该也能够成为一个网络红人。”如果你没有能力、潜力、魅力和影响力成为网红,那就不要创业。”创业网络佳佳和王双双进入正格基金的投资组合。
必须说,在中国的企业家圈中有一种特殊的适合奇迹萌发的土壤。人们总是渴望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并把它们作为刺激来刺激人们的感官,使投资项目“性感”。每个人都很高兴看到奇迹发生,并大声传播。
然而,不少明星企业家在名声大噪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很少有人能抑制非理性冲动,重塑自我,继续以正常的态度和形象成长。
史明资本的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曾经说过,任何风险都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一方面,它能给原行业带来效率吗?另一方面,它能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吗?是时候让所有打算创业或正在创业的年轻人问自己这两个问题了。毕竟,创业需要退货业务的精髓。噪音过后,他们仍然需要在商业河流和湖泊中展示他们真正的技能,然后才能长期生活。
标题:把浮躁的标签拿掉 让创业回归本质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4267.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