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 探索发行绿色债券
本篇文章1653字,读完约4分钟
“推进‘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投资机构的长远利益所在。”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军在2015年欧亚经济论坛上就推进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发表了看法。
马军认为,绿色投资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的制度保障。他建议,除了传统的绿色信贷,外国投资机构和企业应积极探索发行绿色债券。
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161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20%。马军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正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然而,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海外投资机构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大。我们迫切需要将绿色金融元素融入“一带一路”的投资中,这体现了中国投资机构对“绿化”的承诺。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消除一些合作国家的担忧,维护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马军介绍说,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对一带一路周边38个国家的研究发现,这些经济体的增长模式仍然比较粗放。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木材消耗、材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钢铁消耗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水泥消耗、有色金属消耗、水消耗和臭氧消耗物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或两倍以上;另一方面,它们的生态环境脆弱,许多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环境,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些国家正面临不同程度的环境退化和自然资源成本上升的趋势。要扭转这一趋势,我们不仅要依靠强有力的末端措施,还要通过财政、税收、绿色金融等手段,从投融资的前端改变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这样更多的资金可以流向绿色产业,污染投资可以严格控制。
马军表示,关注和管理外资环境风险也是中国外资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我们不重视投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给当地社区造成环境损害,我们不仅会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还会给这些机构的声誉造成损失,使它们难以持续运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符合外国投资机构和东道国的共同利益。
赤道原则是金融机构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国际标准,已被全球80多家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出口信贷机构采用。马军建议,中国的金融机构和其他外国投资机构应学习赤道原则,遵循中国的绿色信贷方针和当地的环境法律法规,积极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生命周期。
“国际经验表明,信息披露是增强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社会责任、鼓励它们避免污染性投资和增加绿色投资的有效措施。”因此,马军表示,相关金融机构和投资企业应充分披露环境信息,参与投资的金融机构还应要求融资单位披露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以及为消除风险而采取的防范措施。此外,应探索环境责任保险等工具,以帮助管理环境风险。
从融资工具来看,除了传统的绿色信贷,外资机构和企业也应该积极探索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可以有效提高中长期绿色项目的融资可用性,降低其融资成本,并为机构投资者和其他民间资本提供参与绿色投资的渠道。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在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为绿色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值得借鉴。
“绿色投资和绿色发展不仅存在于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最后,马军说,一个国家有效的排放控制和环境改善可以帮助改善全球环境质量,缓解全球变暖,减少对其他国家的空气体和水质的溢出效应,减少通过国际贸易传播食品安全的风险。因此,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投资和绿色经济转型是各国互利共赢的合作。此外,绿色金融对许多国家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许多相关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在国际上刚刚起步,系统建设的经验也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因此,加强国际交流,分享发展绿色金融的国际经验,应该成为未来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标题:马骏: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 探索发行绿色债券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7195.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