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粮丰收助力全球粮食安全(专家解读)
本篇文章1750字,读完约4分钟
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稳定,浙江省今年首次实现了早稻订单全覆盖,并承诺在田间尽可能多地收集粮食,实行尽可能多订购、尽可能多收的原则。7月23日,浙江省温岭市塘厦库区一台“一站式”自动购粮机正在采购早稻。刘振清(人民的视觉)照片
自7月中旬以来,夏粮已进入收购高峰期。据国家粮食局最新发布的消息,截至7月20日,已采购夏粮3432.9万吨,各主要产区正在加大采购力度,确保粮食返库。据《纽约时报》报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这一流行病的全球蔓延已导致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出现粮食危机。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去年10月1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自1996年以来发表的第二份粮食问题白皮书。据报道,白皮书强调将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方向,展示了中国政府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
今年,全国夏粮产量不仅获得了又一次丰收,而且达到了历史新高。夏粮收入和产量没有大的波动,不存在“卖粮难”和“购粮难”的问题。与往年相比,今年夏粮价格形势总体稳定,呈现“质优价廉”的特点。在疫情的影响下,如此稳定的市场表现很难获得。
尽管夏粮仅占粮食总产量的20%,但作为夏粮的主要作物,小麦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占中国人口口粮结构的50%,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这种流行病对今年中国的夏粮生产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夏粮冬小麦是去年冬季播种的,关键生长期是1月至3月。今年1月,COVID-19突然爆发肺炎。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政府采取了最严格的防疫和控制措施,对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影响,如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田间管理的效率。
“我们越是面临风险挑战,就越是必须稳定农业,越是必须确保食品和重要副食品的安全。”为了保证春耕的顺利进行和夏粮的丰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关怀下,中国各级政府在这个特殊的春天与疫情展开了殊死搏斗,并组织了春播等农业生产。
2020年夏粮丰收,为全年稳定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增强了继续扎实做好“六保”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信心,为战胜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粮食安全方面,中国始终坚持解决自身问题的原则。多年来,中国的粮食自给自足程度很高,产量高,库存充足。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和垫脚石。中国的粮食安全也是世界粮食安全的稳定器和垫脚石。如果中国的粮食安全是稳定的,世界的粮食安全也将是稳定的。
去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一份关于中国粮食安全的世界宣言。这一宣言积极回应了世界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关切,并发出了积极的信号。一方面,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形势非常好,生产力非常强。它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安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而不对世界构成威胁;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下建立自己的粮食安全体系,不搞粮食保护主义。随着国内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自身粮食产量的增加和粮食进口的扩大是齐头并进的。
疫情期间,中国积极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在多边场合促进粮食供应链和粮食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展示了大国责任。
流行病的阴霾仍然笼罩着整个世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粮食生产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立足中国,以我为主,确保产能”,同时做好资源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如开垦耕地,规划永久性基本农田,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藏粮于地”;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机械化水平,实现“科技储粮”;在政策上严格执行“省长负责制”,不断强化各级地方政府促进粮食生产的责任;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和防治病虫害的能力;“适度进口”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主要粮食生产国的合作,积极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加强农村扶贫,确保“两不愁”(不愁温饱)和“三包”(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保障),切实解决贫困群体的粮食安全问题。
采访专家:李国祥,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两次采访)
标题:中国夏粮丰收助力全球粮食安全(专家解读)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1726.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